高士传十篇

adminadmin 02-05 142 阅读 0 评论

  高士传篇1

  (战斗篇续集)

  高达,小朋友都应该听说过,不过,高达现在已脱离人世,安眠在科技部机器人地下基地里……

  第一章 高达的再生

  24世纪的某一天,在火星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黑点,以每秒50万公里的速度直奔地球,随着一声巨响,那个不明生物在地球上降落了。地球防卫队发现后,火速赶来,他们看到现场,个个都惊呆了,连眼珠子都要暴了出来,这是一个高31米、宽10米庞然大物——外星生物,现在正吸收我们地球地心的热量。防卫队李参谋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开始了……

  “这是一个对地球有害的外星生物,应马上除掉它。”

  “对!”

  “那用什么来对付它呢?”

  “机动战士高达”,李参谋长发话了:“我们可以用高达来对付这个有害的外星生物。”

  “那谁来控制高达?”又是一阵疑问。

  “我,我来控制它!”莱斯达说。

  “这,你行吗?”李参谋长问道。

  “百分之百!”莱斯达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经过防卫队各领导的讨论,通过了对莱斯达的建议。

  莱斯达穿上高达特殊的能量服,登上了高达这个巨大的机器人。

  从此,高达复活了,马上就有一场战斗了……

  第二章

  高达的新型装备

  虽然高达的GP机动装备已启动了,但武器装备已老化,李参谋长决定:给高达一套全新的装备,并让莱斯达来设计。经过了三天的构思,莱斯达画出了装备设计图:头部钢量头盔、胸部两个5米口径的X61号大炮、新的等离子光线枪、腿部光子能量弹发射口以及高达的“朋友”——火鸟光速脚踏碟,对了,这个脚踏碟运用高科技水平,替代了高达的老式XU05号脚踏碟,上面并安装了火箭炮发射口以及两个光子弹内部枪孔。

  全新的装备设计图出来了,经过科技部队员的制造,终于把这一套装备研制出场,安装在高达身上,从此以后,高达“转世投胎”,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运用光子技术制造的U76型战斗机器人。

  李参谋长决定,明日让高达出动,并让莱斯达做好装备,马上迎战。

  第三章

  战斗开始了

  高达的战斗装备准备好了,莱斯达便马上登上驾驶舱,“发动”!莱斯达大喊,只见高达一步步走向这个外星生物,这个外星生物突然把它身后的几条环状线缠住高达,并将线充电,“呲”高达被电打得前俯后仰,莱斯达马上采取手段,按下光子弹发射按钮,“轰”的一声,那个外星生物中了两颗光子弹,连忙收回了环状线,高达与这个它相对而立,真正的战斗开始了。

  第四章

  生死较量

  就在这时,那个外星生物突然腾飞到空中,只见它周围有着无数光点,糟糕,外星生物发动进攻了。高达连忙召来火鸟脚踏碟,飞到空中,刚拿出光子枪,外星生物的大炮直奔高达,“轰”的一声,高达倒在了地上。但高达仍举起枪,朝外星生物瞄准,扣下扳机,只见一道光束射向外星生物,没想到外星生物灵活一闪,躲了过去,莱斯达这下可慌了,心想:“不行,我还不熟悉这个外星生物,只有以智取胜,对了……”莱斯达突然想出战斗方案,他控制火鸟,让火鸟悄悄飞到外星生物背后,自己再次站起,左拳、右拳,把外星生物打得落花流水。火鸟则从后方发射光子弹,两面夹击,这只外星生物见事不妙,马止拿出了一只尖尖的东西(外星生物的武器),剌向高达左脚,高达的左脚立即出现一个大洞,连高达体内的电线都露在了外面。高达动弹不得,莱斯达的生命也有危险,莱斯达却临危不惧,按下高达的胸部能量炮的发射钮,“嗖——嗖”两颗能量炮击中外星生物的头部,外星生物马上倒下,这时高达举起光子枪,向怪物瞄准。“这是最后的一击”莱斯达嘴里喊着,他按下发射钮,光束朝外星牺牲射去。“轰——轰!!外星生物被击得粉碎。

  第五章

  永存的高达

  夕阳下,高达遍体鳞伤,莱斯达长舒了一口气,心情才放松下来,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高达被送回科技部维修,高达又恢复了原貌。地球宁静了,高达依然陈列在科技部里,莱斯达再次来到高达的面前,站了许久,说:“高达,你是永存的……”

  湖南省安乡县城东小学

  五(2)班

  高士传篇2

  太极传统音乐奖颁奖盛典10月25日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统音乐守望者们欢聚北京,共飨这一乐坛盛事。

  由中国音乐学院发起,在太极湖集团的鼎力支持下,中国面向世界,首设传统音乐的学院奖——太极传统音乐奖。该奖授予在全球传统音乐的表]、传承、理论和传播各领域内有杰出贡献和创意性贡献的个人和团队,以期在全球范围内提升传统音乐的保护意识和推进人类音乐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为了保证评奖的公信力、学术权威性和国际性,主办方云集国内传统音乐领域的顶级专家组成了组委会,并制定了严格的评选规则。其评审流程既遵循了国际惯例,又有所创新,包括组委会提名、通讯评审和终审三个阶段。通讯评委由国内外专家库中按比例随机产生。终审评委共十一名,其中六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音乐理事会(IMC)、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美国民族音乐学会(SEM)和亚太民族音乐学会(APSE)等国际学术机构推荐。终审评委经过现场讨论选出最终获奖者,且每个国家不能超过一项。

  在全球五十余个报名参选项目中,经过大奖组委会三个阶段的严格评审,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的学科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美国民族音乐学学会的创始人之一的布鲁诺·内特尔、中国屈家营村“音乐会”的林中树、青春版《牡丹亭》主持制作人、著名作家白先勇以及印度西塔尔琴大师拉维香卡脱颖而出,摘得本届太极传统音乐奖。

  该奖自今年8月正式启动,面向全球征集到了约五十项参评项目,涵盖了传统音乐的各个领域。在经过两个阶段的评审后,共有23个项目获得提名,12个项目入围。入围者将会获得太极传统音乐奖1万美元的项目支持基金,而最终获奖者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宁)

  詹姆斯·高威爵士、杨雪霏与马新桦

  室内乐音乐会举行

  10月12日,“从德·法亚到皮亚佐拉——詹姆斯·高威爵士、杨雪霏与马新桦室内乐音乐会”在王府井教堂举行。世界著名长笛]奏家詹姆斯·高威爵士、中国古典吉他]奏家杨雪霏和大提琴家马新桦联袂登场,一同展示了多位拉丁风格作曲家的作品。

  高士传篇3

  [关键词]新闻传播;博士生教育;目标定位;教育模式;高等教育

     博士生教育是当代国际上公认的正规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及其潜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关涉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而且影响到一个国家科学创新能力的储备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声誉与民族形象。

  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生教育始于1985年。该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新闻学博士生。直到上个世纪末,我国先后有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四所高校和中国社科院拥有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共设置了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5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3 个。在这15 年间,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一直在稳步发展,培养了一批活跃在新闻传播学术界的出色人才,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新闻传播顶尖人才的培养经验。进入新世纪后,在全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快速发展、且重点建设研究型新闻传播学教育体系的要求在许多高校日益高涨的形势下,经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的两次评审,又先后有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厦门大学和解放军政治学院等十所高校获得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新增设新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6个,传播学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应该说,经过这两次评审,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有了一次整体规模的推进,打造了一个更宽广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平台,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整体态势;对于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来说,这可谓是一次大的“跃进”。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并不必然带来新闻传播博士生教育质的提升。尤其是在今天全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整体规模迅速扩张的背景下,更应该冷静地对其最高阶段博士生教育进行审慎规划、科学布局和系统建构,将其作为一个关系新闻传播学长远发展的大计,进行具有战略性和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探讨。

  一、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20 来年历史与其他学科相比时间并不长,因此,一直是处于摸索和尝试阶段;加之近些年来,随着教育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教育目标及体系的不断调整,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在发展的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对博士生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如前所述,博士生教育是正规高校教育的最高层次。这一层次的教育是将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学科方法进行综合性地传授和深入地积淀,并培养学生站在学科前沿和尖端,通过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的研究以产生具有学术性和实践性的成果的过程。这一具有普遍性的指导原则,应用于不同学科,就需要针对本学科发展的要求和现状,对自身的目标定位作出准确而清晰的界定。众所周知,相对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新闻传播学科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它深深植根于人类对新闻传播业的需要和理解之中[ 1 ] ;它既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又与实践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正因为这一“独特性”,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在开创时,还曾一度被认为没有必要,也被质疑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正说明了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面临的定位问题。传统上认为,博士学位是精英性、研究性学位,是为从事学术工作或一些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做准备的。然而多年来,有为数不少的新闻传播学博士实际上主要从事一般的教学工作和新闻传播实务工作,而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的研究工作并不多。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众多业界人士纷纷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传统目的(为研究进行训练)和实际用途日渐分离,已是不争的事实。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究竟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专业化究竟如何体现? 新闻传播学博士生的社会美誉度怎样? 如何将博士生教育与新闻传播界的整体发展相联系? 对这些问题,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理应作出系统的、建制化的回答。

  第二,博士生教育模式尚不够清晰和稳定。与博士生培养目标定位的不确定相应的是,新闻传播学的博士生的培养模式还缺乏科学和深入的界定。目前一些新闻传播院校的博士生培养方案基本上沿袭其他学科的模式,缺少对新闻传播学科特点,以及学科需要掌握的知识及方法的全面探讨,因此难以制定出针对自己学科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如博士生的入学门槛应该如何设定,是重在考察其学识和科研能力,还是重在考察其一般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准? 博士生学习期间应该掌握什么样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应该开设哪些必需的课程? 博士生的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怎样衔接? 博士生教育应该采取欧洲式的教授与学生一对一式的传授方式,还是采取像美国博士生培养中的集体培养方式,或者采取其他科学有效的方式? 博士生要不要实行淘汰制,如何淘汰? 在明晰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模式时,对这些问题必须作出科学的回应。但遗憾的是,由于经验的不足,认识上的错位,加之我国教育制度安排上的原因,致使一些高校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模式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随意性和不规范的现象。比如,一些很有科研素养和潜质的考生,仅仅因为“英语差分”便被拒之博士候选人门外。再如,有的院校对博士生教育规定课程的学习重视不够,课程如何设置、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都无“一定之规”,结果课程学习往往未能达到帮助学生获得从事研究工作、准备学位论文所必需的宽广深厚的学科知识基础的效果。还有,博士学位论文开题之前的资格考试或综合性考试应该如何“把好关”,有的院校也无明确的要求和规则,结果造成在培养过程中对博士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缺乏“刚性”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博士生只要进了“门”一般都能拿到博士学位。[论文网 LunWenData.Com]

  第三,一定程度的浮躁之风对博士生教育造成不良影响。这一方面表现在近些年随着招生规模急剧扩张,师生比例失调,师少生多,导师投入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减少,学术互动和交流受到影响,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呈现出下滑之趋。另一方面表现在培养目标上,不是注重鼓励博士生具有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熟练到位的研究方法,而是以数量等硬指标为指针,使得学生在学习期间将凑足文章的发表数当作主要学习内容。再一方面还表现在博士学位论文的把关上不严,由于每年毕业生数量增加,在开题、答辩等环节,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要求有所下降;加之学风不正,道德失范,致使弄虚作假,剽窃等现象在博士学位论文中也时有发生。

  第四,博士生教育缺乏学术创新性和创造性。博士生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因此,检验博士生教育成效的主要标准,应该体现在博士学位论文的水平上。学位论文是博士生教育计划的核心要素,必须是进行创造性的研究,以对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独特的贡献。然而,实事求是地说,目前有些高校对此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其具体表现是:一些博士论文的选题或过于陈旧,或过于空泛,或流于琐碎,或流于炒作,而不能把握当前学术前沿,参与学术对话;一些博士论文的前期资料积累不够扎实,因此不能针对最具价值的切入点进行广泛而深入地探讨,论述流于粗放;一些博士生对所需了解的相关领域的知识涉猎不广,基础不牢,因此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常常捉襟见肘,理论和方法运用不能做到娴熟有秩;一些博士生在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训练不够,造成思想的力度和对相关问题的挖掘和解决不力。这些都造成了一些论文成为资料的简单梳理,即使有的选题具有新意,但由于研究功力不足,无法创造出具有创新性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几点建议

  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上述问题,有的是由于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历史较短,对学科规律和博士生教育规律相结合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缺乏系统深入地全面整合和思考所致,有的是教育制度设计上的欠缺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社会和教育所面临的大环境的冲击所导致。因此,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使得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得以可持续发展,为社会输送真正优秀的高层次人才,新闻传播学教育自身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博士生教育的经验,针对新闻传播学的学科特点和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的特殊规律,结合人才需求与社会实际,整合教育资源,走出一条真正合乎科学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之路。

  第一,科学界定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大学的“教育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认识,是对大学与外部世界诸元素之间关系的规定;它是大学内容管理及运转的理性认识基础”。[ 2 ]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作为一项专业性的教育,理应如台湾著名新闻传播教育家郑贞铭所言,“在技术学习之外,更要探讨理论、从事研究,以期建立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才能在高等学术殿堂中树立起应有的地位”。[ 3 ]为此,对于新闻传播学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对其学术视野宽广度的拓展,又要使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既要使其具有较深厚的学养造诣,又要让其关注学科前沿和现实的新闻传播实践,注意研究解决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很强的科学研究能力。这种人才应是其他学科培养不出来的,在学术素养和科研上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目标与方向,理应琐定在培养这样的专业人才上,即着力为高校和科研机构造就优秀学者。

  为了提高新闻传播学博士生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必须科学规划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并加强对其在阅读、读书笔记、专题讨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训练和提高。近些年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博士生教育上,十分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该院的博士生课程一般分为两类,即知识类课程与研究类课程。前者以专业知识的系统掌握和融会贯通为目的,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并有相关研究成果的最新信息;课上还提供详细的阅读书目,要求博士生写读书报告,培养其欣赏和批判专业学术著作的能力。后者的目的是通过边学边做(研究) ,以培养和训练博士生从事研究和写作的综合能力;在课上,博士生们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思考、讨论、做研究。这样,不仅训练、提高博士生的研究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现实的专业研究者的工作环境,教会博士生如何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如何遵循学术规范,如何使用各种研究资源,如何设计研究题目,如何解读原始资料,如何回应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这种训练实际上是一个铸造学术文化或学术习性的过程。

  此外,为了提高新闻传播学博士生的学术素养与科研能力,还应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对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设置、综合考试内容和方式、论文开题时间和形式、博士论文的学术规范等,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自身特点的方案,并严格实施。

  第二,控制规模,严进严出,打造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品牌效应。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平台随着多家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加入而变得更加宽广了,这同时也意味着博士生的数量和规模必将比以前有较大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注重维护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共同为提高教育成效、培养顶尖人才而努力。针对目前社会上对新闻传播学博士生还缺乏广泛的认可和美誉,新闻传播学博士生的整体效应发挥尚未达到理想的程度,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博士生的招生、培养、资格考核、学位论文答辩以及学位授予上,比较注意通过制度建设,严把质量关。一是控制招生规模。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5人,每年报考博士生人数达到三四百人之多,但招生人数一直控制在30人左右,平均每位博导招收2 人。二是提高博士候选人门槛。这主要是借助资格考核(综合考试)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两个环节,实施筛选、淘汰,以保证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进入到博士候选人行列。三是严格规范学位论文的答辩和学位授予。

  这主要通过学位论文双盲评审、校内外专家的集体评审以及学位公示等举措,保证每个博士学位获得者都是符合标准的优秀人才。近些年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只有不到十位博士生获得博士学位,占当年招生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第三,重视博士生导师及指导团队的综合素质要求和能力考核,确保博士生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及其指导教育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博士生导师及其指导团队在招生、培养学生及博士论文答辩等方面较其他层次的教育具有更大的权限,因此要重视博士生导师人选的遴选,重视其“人格”塑造和“师德垂范”;同时要引导、促进博士生导师在博士生课程教学、科学研究、论文把关等方面加大指导力度,鼓励导师与学生经常交流、沟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对博士生导师所进行的遴选和考核,就包括着学术水平、道德素养、敬业态度、组织能力以及待人处事等方面的内容。与此同时,还十分注重将学生的成才与导师的责任感、信誉、综合素养联系起来,注重维护导师职责的神圣性和荣誉感。

  第四,实行差异化竞争与合作,实现博士生教育的多元化。在博大精深且具备批判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整体素质要求下,各院校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应彰显自己的特色,根据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侧重培养博士生,使其成为该领域和方向的顶尖人才,从而促进人才与学科前沿接轨。这不仅要体现在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创新性上,而且应系统地体现在博士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上。目前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相比,新闻传播学的整体发展水平并不高,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学养深厚的优秀人才并不充裕,因此博士生教育更应成为促进新闻传播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辈出的舞台。

  第五,确保博士生教育的经费投入,开拓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要发展就要有投入,博士生教育要加大经费投入,尤其是在学术研究上以及优秀人才与成果的奖励上,更应有足够的经费支撑。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高等教育的资助渠道必将越来越多样化,对此,我们要注意积极争取,大力开拓、吸纳。近年来,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除了通过课题申报,争取政府和学校拨款外,还十分注意与相关传媒、产业合作,拓展经费来源。目前,全院博导的科研经费年均人平在8万元以上。

  总之,在今天新的人文社会科学革命和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时代,为了使新闻传播学博士生教育发展成为一种培养有创造力的优秀学者的有效途径,应着力注重完善其基本结构,扩展其必需的学科知识,力求教学质量优秀和研究设施、成果先进,从而便于其在规模增加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并完善有自身特色的多样化、高质量的学术体系。[论文网 Www.LunWenData.Com]

  参考文献:

  [ 1 ]单波. 反思新闻教育[ J ]. 新闻与传播研究, 1998 (4) .

  高士传篇4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 传播学教育 985高校

  新闻传播学因其研究主体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受到了各界的关注。本文根据2012年收集到的资料选取了中国不同地域的高校对中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进行分析。

  具体选取办法是:在东北地区选取了吉林大学,华北地区选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西北地区选取了兰州大学,华东地区选取了复旦大学,华中地区选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华南地区选取了中山大学,西南地区选取了四川大学。以国家985建设大学为主要选取对象,旨在研究质量高、具有一定实力的传播专业来做主要分析。

  一、专业发展历史

  所选取的这七所高校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新闻传播类高校的发展现状,从它们的发展历程上看,新闻传播学专业起步较早,许多是在中文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3年,许多院校纷纷调整建系,之后逐渐成立新闻学院。(见表1)

  在这些院校中除了吉林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是在人文学部下属,其余六所院校以“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或“文学与新闻学院”作为院系名称,且属于独立的二级教学单位,表明其新闻传播教育已经趋于成熟。

  从所选取的院校来看,均为“985”重点高校,除了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山大学没有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外,其余院校都有着悠久的新闻教育的历史积淀,均属于较早开展新闻教育的学校。

  二、新闻传播学本科教育

  1998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录》中将文学学科门类中的原“新闻学类”改为“新闻传播学类”,并将其所属专业调整为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4 个专业。新世纪之初又增加了传播学和媒体创意两个专业。(见表2)

  三、新闻传播学硕士教育

  高校恢复招生后,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几个院系开设有新闻学硕士点。在新闻传播学硕士的培养阶段中,绝大多数的高校均有新闻学和传播学硕士点,不同院校设置了部分相同的研究方向,说明新闻传播学硕士培养在研究方法、基本理论等方面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术传统,初步形成了中国语境下新闻传播学科的模式。

  在发展基础好的高校里,现有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硕士点中开设的研究方向较为细致。其余高校则对各个不同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细分,比如在中国人民大学的传播学硕士点中就有新媒体研究,传播实务研究中含有公共、出版和广告;兰州大学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开设了民族传播学,较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复旦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均凭借其所处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开设了与传播技术相关的研究方向。

  从表3的现有的新闻传播学硕士专业招生中,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新闻传播学硕士生教育依旧是以学术型人才为主,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来说,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向实际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四、 新闻传播学博士教育

  我国大陆新闻传播学博士是从1984年开始的,至今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首先招收第一批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将新闻传播学正式设定为一级学科,下设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在2010年经国务院学位办评审的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培养单位有15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政治学院。(见表4)

  以2012年收集到的资料从现有博士培养点的区域分布上看,我国新闻传播学博士点高校分布不平衡,具体是分布在北京5个,武汉2个,上海2个,南京2个,广州、成都、厦门、杭州各1个。并且这些院校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尤其是上海、北京和武汉,全国尚有23个省(市、自治区)没有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仅仅以上述所列学校为例,吉林大学和兰州大学没有新闻传播学博士点,这也表明我国新闻传播博士教育的地区分布不均衡。

  在我国新闻传播博士教育的研究方向中,新闻传播史、新闻理论和传播理论等传统基础研究方向仍是研究主流;媒介经营管理、新媒体和符号学等前沿性学科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其余院校则结合优质资源和地缘优势开设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如四川大学的符号学与传播学为独有,华中科技大学在传播学博士点下设置了网络新闻传播。从这里我们能看到当前的新闻传播学博士点下设研究方向要细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博士培养是学术性为主,但新闻传播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博士教育应该培养一些专业素养深厚,专业技能娴熟的博士,即开展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应逐步建立起来。

  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发展对我国未来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完善新闻传播教育的区域分布和改变新闻传播学培养模式都是未来开展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①曾建雄、曾俊、邓文艳,《新闻传播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危机与转机——关于变革国内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思考》,《现代传播》,2010(3)

  ②陈力丹,《201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国际新闻界》,2011(1)

  高士传篇5

  关键词:脚斗士;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策略

  前言:

  "脚斗士"是指"用脚进行竞技搏斗的勇士,"脚斗士"运动在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最早形成于远古的炎黄时期,同杂技、武术一样,由远古"蚩尤戏"演化而来,在民间以儿童游的方式流传。据史学家唐纯善先生考证,逐鹿战后,蚩尤集团有一部分进入闽地,成为古越,自此蚩尤戏进入闽越地区。经过千年的演变史的发展,蚩尤戏逐渐演变成为以单脚支撑膝攻击的游戏,到近代这项游戏开始盛行于整中国及东南亚地区,民间俗称"斗鸡"、"撞",这就是"脚斗士"运动的前身。

  1 脚斗士运动在我国发展

  1.1脚斗士运动在学校的开展

  脚斗士运动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在我国的发展由来已久,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对该项目都记忆犹新。在中小学的10分钟课间休息时间,就是男同学们的"斗鸡"比赛时间。大家斗的汗流浃背,都不愿停下来,人人都想将对方打败,运动过后,往往在上课时候都久久不能平静。许多农村学生在放学的路上都抓紧时间,由年龄较大的领头分成两伙,几十号人就展开"厮杀",场面壮观,各队之间往往会斗得难解难分、斗得天昏地暗,十分激烈,充分体现了男生的英雄气概。它并非单靠力气取胜,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机智、敏捷、沉稳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进退、闪跳全凭临场发挥,否则必败无疑。本世纪初,脚斗士运动也逐渐走进高校学生的体育活动中,它的竞赛规则简单,竞争激烈程度较高,满足了高校学生在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因此,在高校也迅速普及。

  1.2脚斗士运动赛事

  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中心、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和北京德道传媒公司联合主办了中国首届脚斗士大赛。大赛于该年12月2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拉开战幕。中国举行脚斗士大赛的目的在于抓住好的时机,在全世界人们面前宣传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宣传中国的脚斗士运动。大赛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赛区,设有轻量级、中量级、重量级三个级别,最后胜出者为本年度的脚斗王。以后每年的10月14日举行一次,全力打造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脚斗士" 运动。

  1.3脚斗士运动的管理与推广

  脚斗士运动不仅是一项比赛项目,它更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一个浓缩,是中华文化传统精髓的沉淀,象征着坚强的性格,勇气和不屈的斗志。占领品牌制高点的同时,脚斗士不忘夯实自身的基础体系。迄今为止,脚斗士建立了完整的组织体系:2005年4月,在香港注册了国际脚斗士联合会,也是今后各国脚斗士运动的最高组织机构;2006年8月,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CCTV-5、北京德道传媒有限公司组成的全国脚斗士大赛推广委员会成立,为脚斗士在中国和世界的推广、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建立和完善脚斗士的研发体系,先后完成了《脚斗士竞赛规则》、《脚斗士裁判法》、《脚斗士竞赛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同时组织专家完成了《脚斗士比赛服装》、《脚斗士比赛用鞋》、《脚斗士比赛台》、《脚斗士纪念品》等课题的研究和开发生产,建立了一套世界竞技体育项目中高效、完整的体系。

  2 脚斗士运动普及与发展的建议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2.1竞赛制度需要不断完善

  脚斗士运动迅速地为大家所熟悉,就是因为其一系列赛事活动的开展。但就其竞赛制度而言,还不够科学合理,并没有真正反映出项目运动发展的趋势。特别是竞赛规则,是项目运动发展的指挥棒,不仅完善项目运动的技术与战术体系,而且还引导运动发展的方向。竞赛规则是运动项目传播与交流的通用语言,要具有简练、准确、通俗易懂、规范性等基本特点,才有利于运动项目的健康发展。一般情况下,项目发展的初期规则变化的力度较大,主要是为了满足项目快速发展的需要,而随着项目逐渐成熟与社会。

  2.2融入教育系统,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将脚斗士运动开发成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是其迅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民间体育进入学校,除了其重要的教育价值-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和技能,并为民间体育在全社会的普及与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由于脚斗士运动没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和渠道,这已成为制约脚斗士运动发展的因素。因此,将脚斗士运动引入学校体育教育,逐渐形成脚斗士运动师资、运动参与、运动竞赛、课程与游戏开发等相关人才的培养体系。这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民间体育文化资源,也有利于培养脚斗士运动的骨干和指导者,可以从整体上加速民间体育的现代化进程。

  2.3媒体的力量

  媒体的作用具有不可估量宣传效果,由于收视阵容强大,可以通过广播、CCTV-5、特别是建立专门的网络平台承担着"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任,向人们介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脚斗士的有关知识,如脚斗士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运动的基本方法及相应的规则、最新研究成果、推广普及的意义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等。使人们在学习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认识到推广普及的意义,为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媒体的中介力量是世人关注与重视脚斗士运动,使其深入人心。

  2.4加强国际交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体育文化的融合是一种趋势,要采取积极开放的态度,通过与不同体育文化的交流,吸纳和选择各种体育文化的优秀成果,开辟中国民间体育发展的新纪元。在各种体育文化交流中,既要警惕西方体育文化强势冲击下的同化,又要向世界展示脚斗士运动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体育文化,并在融合与冲突中逐渐走向现代化。脚斗士运动需要充分利用这一交流平台,保留民族传统特色,吸收世界其他体育文化的精华,使更多的群体接受并参与脚斗士运动。

  3 结束语

  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进程,民间体育正被这一现代化进程给挤压甚至被遗弃,使越来越多的传统意义的民间体育项目实体走向消亡。体育文化的融合趋势为民间体育的再造提供了客观条件,主动适应的结果即是挖掘与开发民间体育资源,创造符合国际化需求的现代体育运动。民间体育的劣根性成为脚斗士运动发展的瓶颈。只有通过进一步融合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完善竞赛制度、多元化推广途径、加大理论研究以及扩大国际交流等途径,夯实脚斗士运动发展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完善发展路径,为其尽快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和世界竞技舞台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林.武术国际化传播的媒介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1):17-20.

  [2]匡志兵,刘明明.脚斗士运动进人普通高校的可行[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2):9

  高士传篇6

  [关键词] 针刺伤; 职业暴露; 原因; 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3[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171-01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最危险传播途径之一[1]。而污染的针刺伤及其他锐器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液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职业因素[2]。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抽血等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最常见,加强护士职业安全防范成了我们急诊科急需解决的问题。于2010年5月~2011年4月对21名急诊科护士做了回顾性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防范措施,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现报告如下。

  1 针刺伤发生的原因

  1.1 护士防范意识薄弱 本组调查中4名护士发生针刺伤,其中3名是毕业1年内的新护士,1名为毕业4年的护士;4名均是聘用护士,与新护士的一些不安全操作密切相关。与许爱萍研究结果相近: 21~30 岁年龄段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临时聘用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于正式护士[3]。护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的教育,对针刺伤的危害性及防护措施了解不够。另外年轻护士及聘用护士上班时有时存在不专心的现象,觉得劳动与收入不成正比。

  1.2 缺乏标准预防知识 乙肝、丙肝、艾滋病等20 多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可通过针刺伤传染。急诊病人病情急,变化快,抢救有时往往来不及戴上手套就开始进行注射、吸痰等等。急诊科护士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依从性是发生针刺伤的一个危险因素。

  1.3 操作中发生针刺伤 本组调查中3名护士发生针刺伤是由于拔针后的输液针头刺伤引起,1名护士为肌肉注射拔针后的针头刺伤。

  2 针刺伤的危害

  2.1 心理伤害 有文献报道,针刺伤后,52.4% 的护士感到害怕[4],这种心理上的伤害可能是严重而持久的。我科有1名工作不到1年的新护士,拨针时不小心被1例患者的输液针头刺伤,很紧张,甚至失眠,担心病人有乙肝、丙肝、艾滋病会传染到自已。另外,有1名轮科护士出诊接诊1例艾滋病的病人,给病人输液未带手套,也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病,精神高度紧张,四处寻求帮助。被针刺伤的护士经护士长耐心解释,并与患者沟通抽血查乙肝、丙肝、艾滋病阴性后心理才恢复正常。另1名护士经护士长解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相关资料研究时才不紧张。临床研究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锐器伤接触传播,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后艾滋病的感染几率为0.3%[5]。另外,建立健全的针刺伤登记报告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科专门人员负责指导血清学检查并进行全过程追踪,也很重要,使护士们多一重保障。

  2.2 传播疾病 美国疾控中心报道:针刺伤可引发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目前我国正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快速增长期[6]。因此,要杜绝针刺伤导致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必须从预防针刺伤做起。

  3 针刺伤的防范措施

  3.1 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 对实习护士和新上岗护士,护理部有计划地重点行针刺伤防护知识的培训,下到科室后也要进行专科高发针刺伤的培训,使每位护士从一开始就具有良好的防护意识和行为习惯。强调护士上班时要专心,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并适当提高年轻护士及聘用护士的待遇,避免导致工作中的心理不平衡。参照香港的做法,建议在职护士每年培训一次,引起护士对针刺伤的高度重视,提高防范意识。

  3.2 普及标准预防的知识 护士长提醒每一位护士在临床操作中一定要牢记“风险无处不在,为了大家的安全,请从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一定要熟悉标准预防的知识, 并要求每位护士随身携带乳胶手套,以备应急时使用;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若手上有创口时要戴双层乳胶手套,必要时戴眼罩、面罩及穿防护服。

  3.3 规范操作流程 按《医疗废物的处理条例》执行各项护理工作流程,注重日常工作中的各种细节。例如重点强调使用后的注射器和拨下的输液器针头应直接放入锐器盒,严禁集中放置后再处理,放置到3/4满时应更换锐器盒,可大大减少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机会,本组调查中4名被针刺伤的护士均未严格执行此操作规程导致;切勿套回已开封或使用后的注射器和输液器针头; 若不能及时放入锐器盒的污染针头时,注意针头部分向下方,并放置在弯盘里,以消除安全隐患;禁止将针头与其他垃圾混放等等。

  3.4 规范管理

  3.4.1 医院可采用分级控制:从医院管理层面出发,如减少使用带有针头的器械,减少注射操作等, 同时应尽量使用口服药物代替注射治疗,可以有效的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3.4.2 合理配备护士:医院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护士长弹性排班, 合理安排工作,通过弹性工作时间, 使有限的人员得到合理安排,使护士不要疲劳应付工作,避免因工作忙乱而引起针刺伤的发生。

  3.5 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 提倡医院全面使用安全型注射器行肌肉注射,采用安全型留置针行静脉注射,可有效避免针刺伤发生。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时有发生,增强护士的防范意识、普及标准预防的知识、规范操作流程 、规范管理、采用先进的预防针刺伤的护理用具,可提高急诊护士的防护意识,对减少或杜绝针刺伤发生导致的各种危害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秀英,吴欣娟,于荔梅,等.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

  [2] 张秀,李杨,张彬,等.某传染病医院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J].护理杂志,2003,20(12):19-20.

  [3] 许爱萍.浅议护士针刺伤及其职业防护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2009,6(2):209-210.

  [4] 王红红,杨敏,何国平,等.护士工作中针刺伤现状及预防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2002,9(6):666.

  高士传篇7

  在中华武士会一代代武术家的努力下,内家拳术风行全国,中华武士会的传人成为武术界的栋梁,分布各地传播武术文化。

  中华武士会在南京的传人余仓林,介绍了河北形意拳在南京的传承。南京形意拳,属于形意拳河北大架,刘奇兰――李存义派系,马玉堂支系,主要由马玉堂得意弟子时佩文传下。时佩文少年随马玉堂习形意拳,曾先后受聘及教授上海盛宣怀公馆和湖南省主席何健拳术。后历任南京警官学校和首都卫戍司令部武术教官。此间与同学不断参悟形意、太极之玄奥,尽得其精髓,终成一家。建国后,为南京体院组建省武术队并任教练,参与全国杨氏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审定工作,曾担任江苏省武协委员、南京市武协副主席、南京形意拳研究会名誉会长等职。

  中华武士会在常州的传人刘国勤,介绍了中华武士会第四代传人王伯勋的事迹。王伯勋是李存义弟子马玉堂高足时佩文的门下。王伯勋早年投笔从戎,在国民革命军黄百韬部结识了时佩文,学习形意拳拳术。后王伯勋到南京信托局工作,随时佩文习练形意拳术,技艺日臻。解放后回到家乡常州,开始在人民公园教授形意拳。王伯勋后又跟郝少如研习武式太极拳,为常州形意拳、太极拳的普及作出了贡献。

  中华武士会在锦州传人吕建华、杨世奎,介绍了辽宁及锦州武术与中华武士会的渊源。辽宁形意拳的引进是在民国初年,奉天张锡銮帅府卫队武术教官李文彪,曾在沈阳消防营任教,传授形意、八卦掌,其后有孙念祖、郝恩光、薛颠、申万林、申剑侠、尚云祥、傅剑秋、李子扬等相继带来了形意拳。他们的弟子中,孙凤瑞是对锦州武术发展影响巨大的重要人物。孙凤瑞是唐维禄弟子,从不与人争强斗狠,更不以门户之见论短长,对医道刻苦钻研,善整骨、按摩、针灸、养生等中医疗法。如今,孙凤瑞的形意拳在锦州、大连、朝阳传人众多。孙凤瑞弟子邱万春,字鹤亭,跟随师父36年,天生聪慧,深得恩师之喜爱,将平生所学倾囊相授,深得形意拳之精妙。

  中华武士会在徐州的传人熊守年,介绍了个人习武经历和武术建树。1960年,熊守年拜于津门形意拳、八卦掌泰斗张占魁高足钱树桥门下,习形意、八卦、八极拳械;又由津门武林二张的张鸿骏师弟举荐,拜津门赵道新,学八卦掌、心会掌,跟裘稚和学形意八卦;再又由恩师钱树桥举荐,赴上海拜学姜容樵,深造津门形意八卦拳械。研练中尊师祖不拘泥,师承古润,锲而不舍,擅长津门八卦掌。

  中华武士会在天津的传人张贵发,介绍了中华武士会在天津的另一位传人于景的事迹。于景现年98岁,七十多年来全面继承了先师形意拳的真传,如今依然活跃在天津武林。于景的形意拳,讲究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倡导效法天地,化育万物之道,讲求“内为天德,外为王道”,把道家关于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融入了形意拳学。

  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汉沽的传人邵义会,介绍了自己转益多师,与多位中华武士会传人习练的经历。中华武士会在天津宝坻的传人赵文龙,则介绍了中华武士会第三代拳师韩吉久和刘云普的事迹及个人习武经历。

  六、中华武士会研究应突破“门派”桎梏走“学派”之路

  刘康毅是最早发起关于中华武士会研究的学者之一,并构建了关于中华武士会研究的框架和思路。从2009年起,他创办的台湾逸文武术文化有限公司与天津中华武士会研究者联合启动了“纪念中华武士会诞辰一百周年”系列丛书的出版工作,目前已出版有关图书11种,对中华武士会的研究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使中华武士会研究开始步入了学术化的层面,引起了海内外武术史学界的关注。

  刘康毅谈到,几年前通过天津的朋友于经元认识了李瑞林、阎伯群,形成一个以中华武士会为主题的研究组合。他之所以对这一课题感兴趣,是因为中华武士会在武术史上是个大议题,非常值得研究和挖掘。关于中华武士会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在国际间“发酵”,他说个人最近几年在,一直在推一个学派的观念,因为学派是从门派里面延伸出一个概念,学派研究的角度可以有很多,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中华武士会这样的群体。刘康毅认为,从中华武士会这个议题向外延伸,可以联络吸收很多资源,中华武士会不应该只是历史的名词,大家能以中华武士会为议题聚在一起进行研讨,对中华武术文化来说是非常可喜的事,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可喜的事。

  刘康毅认为,中国武术传承发展过程别讲究门派,门派是一种文化资产,但是从对外推广尤其是向世界推广的角度来看,门派会成为包袱。因此他提出在门派之上再生出一个学派的观念。只有打破门派桎梏,形成各种的学派,才更有利于门派的发展和武术文化的推广。他认为中华武士会是个品牌,因为中华武士会不是传统门派的概念,而是一个组织的概念,因此可以慢慢朝学派的方向发展,把中华武士会这个形象作为中国武术传播的平台。他还建议把对于中华武士会的研讨常态化,再通过动态的活动和传媒的运作,把中华武士会这个品牌推向世界,把中华传统武术进一步发扬光大。

  七、推动中华武士会研究意义重大,学界必须与武林联手

  刘恒岳在发言提出“学界要与武林联手,本土要与外埠联合”。他说,自己不是武林中人,但是觉得纪念中华武士会百年也好,弘扬中华武术也罢,确实需要重视发挥学术的引领作用。但是武术又是极具实践性的科学,也不可能单靠学术界的研究。武术需要学术理论的支撑,又不能只是停留在“学科”性的理论阶段。刘恒岳认为,弘扬中华武术学界要与武林联手,要深入领会与学习先人的理念,深入推动中华武学的整体发展,就要仔细领悟“发展中国固有武术,振起国民尚武精神”的中华武士会宗旨。在天津建立的中华武士会不是天津的武士会,也不是某某拳种的武士会,因此本土还要与外埠联合,不能纠结于地域或门派,从而全面、真实、客观地“发展与振起”。刘恒岳认为,中华武士会研究要“走出故纸堆”,天津作为中华武士会诞生地,理应为弘扬中华武术做些实事,并呼吁以中华武士会成立纪念日9月8日为津沽弘扬中华武术日,为弘扬中华武术搭建常态平台。

  天津市文史研究者、本次会议发起人和主持人王振良,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筹备经过和个人感想,指出了当前中华武士会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振良认为,在100年的时间里,中华武士会没有因为实体的解散而被人遗忘,它还顽强地活在传承者的精神世界,被作为武学圣殿而怀念着和崇敬着;同时其所承载的爱国尚武、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已深深植入历史和文化之中。作为天津地方史的一部分,中华武士会不该被遗忘,中华武士会应该被研究。这次讨论会的召开,就是我们唤醒人们记忆的一次努力,或许也可以算是启动学术研究的开端。王振良特别指出,目前民间的中华武术研究,整体上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要想不断提高层次,真正进入学术领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消除门派之争和畛域之见,武门人士和专家学者能坐在一起,真正心平气和地研究探讨问题;二是对既有武学文献进行科学整理出版,对各门各派秘不外传的文献进行大力挖掘并公之于众;三是坚持实事求是,对本门本派历史不夸饰,不溢美,更不能无中生有混淆视听,同时对既有之混乱正本清源,辨伪存真;四是口述资料的采集,方法要规范和科学,不能羼入非学术的东西,否则难于真正进入研究的大雅之堂;五是提高研究者和爱好者的整体文化素质,同时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六是适时成立有关研究组织和基金会等,对相关学术研究进行推动和扶植。最后他特别呼吁,整个中华武术文化的研究还处在十分原始的阶段,尤其是上述各类问题的存在,不但大大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也严重制约了武术自身的健康发展和传承创新,确立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和建立较高素质的研究队伍已经刻不容缓!

  八、天津各界纪念中华武士会成立一百周年活动多影响大

  2012年以来,天津社会各界为纪念中华武士会成立一百周年,或分工或合作,举行了一系列纪念和研讨活动,对弘扬中华武士会的精神和继承中华武士会的遗产,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

  2012年9月6日,红桥区政府和红桥区政协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华武士会百年系列活动”拉开序幕。系列活动包括四方面内容:(一)关爱与寄语。今年9月,恰逢第九届全国大运会在天津举行,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345名大学生武术运动员、教练员齐聚津门。红桥区政协文史委组织李文贞、吴连枝、罗澍伟、陈克等著名武术家、文史专家专程到全国大运会武术健儿驻地,看望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武术运动员、教练员,预祝取得优异成绩并共同纪念中华武士会成立一百周年。(二)追忆与缅怀。9月7日上午,纪念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一百周年座谈会在南运河畔的天子津渡广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史工作者、武术名家五十余人参加了纪念活动。作为中华武士会的诞生地,红桥区的有识之士,一直心系中华武术的发展。红桥区政协领导与大家见面叙旧、交流传承传统文化的做法、分享传播中华文化的经验。与会者对中华武士会百年表达了纪念与缅怀之意,同时还以“继承前辈传统、弘扬中华武术”为宗旨献言献策。有关专家认为,中华武士会作为近代百年看天津的重要文化标志之一,理应得到相关机构与学人的重视。(三)研究与传承。八极拳第七世掌门,孟村吴氏开门八极拳代表人物吴连枝,在八极拳传承学校红桥区丁字沽小学举办学术报告会。红桥区作为国家命名的武术之乡、中华武术的重要传承基地,武术基础雄厚,拳种丰富,现有形意、太极、八卦、功力、少林、八极等14种拳种,上世纪50年代享誉武林的一大批武术高手的弟子和传人仍活跃在红桥区。(四)展示与传播。9月8日,近千名习武儿童在天津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举行纪念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一百周年活动。此举目的是让天津市青少年在中华武士会的创会宗旨感召下,继承发扬强健体魄、培养热爱祖国的精神。

  2011年10月,来自天津、北京、河北、山东、辽宁等地的300多名武林高手,齐聚形意拳在天津的发展地之一――北辰区刘快庄村,纪念天津中华武士会诞辰一百周年暨纪念形意拳大师韩子衡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有多位武师在现场展示了技艺精湛的功夫。

  高士传篇8

  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民政局:

  根据《**县委宣传部、**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县民政局关于<中共**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关于清明节期间开展纪念革命烈士活动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县人社局结合实际,广泛开展烈士纪念活动。广大干部职工在此次活动中缅怀革命烈士,弘扬烈士精神,发扬革命传统,增强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切实开展好了清明节期间纪念革命烈士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做好组织安排工作。

  县人社局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召开了会议,加强了学习宣传。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烈士纪念活动是弘扬烈士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的重要意义。对此,县人社局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科学可行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职责分工;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精心实施,形成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三是扎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集中力量,周密组织,抓好落实,认真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了纪念活动安全有序、万无一失。

  二、树立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县人社局围绕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弘扬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仆后继、赴汤蹈火的不朽功勋。大力宣传革命烈士胸怀、共产主义远**想、坚持真理、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宣传革命烈士热爱党、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宣传革命烈士的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教育人们为祖国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继续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众志成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加强宣传、丰富活动载体

  县人社局以弘扬烈士精神为主题,全方位、多角度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原则,精心策划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群众性纪念活动。特别主动突出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增强活动效果。县人社局有计划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为革命烈士扫墓。积极协调有关方面,通过观看新闻报道、开展烈士事迹宣讲、参加红色经典影视展播、纪念会、报告会、座谈会、专题展览等形式开展纪念活动。大力宣传烈士事迹,弘扬烈士精神,用烈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向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积极参与对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管理保护工作力度

  高士传篇9

  这样的结果,第一财经日报没有趾高气扬,富士康也赢得了公众关注,从唱黑脸到唱白脸的角色转换中传播了企业知名度,也演绎了一个不太成熟的企业个体的形象。而这一过程得以成功,一是法院的态度,二是法律对媒体保护的不完善。事件焦点经过三次转移,却将真正的问题——报到初衷——带出公众的视野,笔者在感慨富士康公关运作的同时也深感可惜。下面从组织传播的角度,看富士康如何造做秀场,以达到企业知名度的提升。

  深度报道引发的传播焦点

  事件缘起于6月14日英国星期日邮报《女工日工作15小时月薪三百》的报道,随后第一财经日报于6月15日看法记者王佑的深度报道:《员工揭富士康血汗工厂黑幕:机器罚你站12小时》和《富士康离职女工:连续作业12小时已是家常便饭》。富士康母公司于6月19日称劳工门报道诬陷。同时苹果公司开始展开调查。

  毫无疑问,第一财经日报的两则深度报道体现出一个当下中国社会极为严峻的现实——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低廉。尤其在外资企业,因为技能层次的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资本特点。报道内容所呈现的现象事实上并不仅仅出现在富士康这样的台资企业,据笔者了解,许多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工厂都存在此类现象,甚至有本科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到外企工厂实习后都不愿进入外企而另觅他路。日工作15小时的高强度体力劳动换来的是千元月薪,相信这种压缩成本的方式绝不可能在外资企业的本国存在。经济学家张维迎曾公开表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将减弱我国GDP的增速,由此这一本质问题可以说是中国各界无可忽视的现实。

  第一财经日报没有持续追踪报道,这一实质问题也就难以掀起波澜,通过各种报道,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富士康媒体公关的作用。熄灭不利企业自身的公众焦点,正是富士康应对组织外部传播的高明之举。

  富士康炮制新闻焦点,掌握传播焦点主动权

  8月19日,苹果公司调查结果称富士康未强制加班,8月26日,富士康回击媒体,并发出对记者王佑和编委翁宝高达3000万的索赔,同时要求法院冻结二人财产。深圳中院不仅受理而且无条件冻结被告财产,同时声称程序完全合理。由此,富士康和深圳中院引发了媒体的纷纷谴责之声,媒介的口水几乎可以将富士康淹没。

  富士康制造索赔记者3000万这一新闻焦点顺势掩盖了劳工问题,尽管受到媒体的诸多谴责,但无疑使企业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新浪网的专题甚至出现了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的全面介绍,富士康不仅为众多媒体所深刻铭记,同时也为各大媒体的受众所熟知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而得到深圳中院的支持则是此次传播焦点转移的关键。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言论:“记者在自己报纸上发表文章是一种职务行为,是受报社委托的,所以诉讼对象是完全错误的。另外,法院受理此案后,没有做一个基本的审查,就采取措施查封了个人的财产,给人的感觉是任何一个环节都留下了严重的错误”。

  由此可见,富士康巧借深圳中院的态度而达成了组织传播计划的顺利实施,顺利完成了传播焦点的转换。富士康作秀场得以形成,而且空间还很大。从组织传播的角度来看,富士康可谓煞费心机。

  基于企业形象回归的新传播焦点

  8月30日晚,富士康急速调整控告对象和控告内容,撤销对两位记者财产冻结的申请,追加第一财经日报为控告对象,将索赔金额陡降至1元,并媒体误解富士康真意的正面解释,再次形成强有力的新闻焦点。9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组建豪华律师团应对富士康的诉讼。

  3000万的索赔计划其实不过是权宜之计,甚至还给富士康留下了大做文章的理由。富士康继续用控告对象和控告内容调整的出人意料之外而形成新闻效应,使得新的传播内容继续形成传播焦点,从而继续持富士康这一词汇在媒体和公众心中的热度,同时以回归的姿态传播企业形象,力图减弱前面的传播焦点给企业形象造成的擦损,组织传播效应依旧占据主动。富士康设计的组织传播计划环环相扣,组织形象的正面宣传在这一阶段开始如鱼得水,顺理成章。

  其实,接下来的结果也就不难意料了,当成功扭转了不利于富士康的“劳工门”传播焦点,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握手言和,因为这样才能抵消企业形象的折损。

  握手言和,延伸企业形象传播力

  9月3日,富士康撤消对第一财经日报诉讼,双方联合声明,并互致歉意,并表示在以后的时间内共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阅读了双方的联合声明,其实不难看出,富士康的这一策略使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为富士康造成的形象折损的核心问题无意间成为默认的事实。如果说第一财经日报没有输,那么富士康无疑又赢了,特别是赢得了企业“社会公民”的良好形象。那么,最开始对大众最重要而对富士康而言最吃力的问题——劳工的低成本——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公众遗忘。富士康依然主动地执行组织传播策略,结束这一颇受争议的新闻事件。毫无疑问,在媒体和公众的惯性思维的帮助下,富士康成功炮制了这一公共事件。

  高士传篇10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护士条例》

  2、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3、落实《护士条例》维护护士权益

  4、尊重护士 关心护士 保护护士合法权益

  5、向全体护士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敬意

  6、热烈庆祝"5·12"国际护士节

  大力弘扬南丁格尔精神立志做优秀护理人才。

  党旗飘扬,幸福宁夏。

  感谢关心和支持护理事业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朋友。

  和谐社会,健康第一。

  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激励广大护士继承和发扬护理事业。

  护理工作是平凡而伟大的事业。

  护理人员奉献自我,超越自我。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发展。

  竞赛场上显英姿,白衣天使展风采。

  落实《护士条例》维护护士权益。

  齐心协力办好运动会,昂首阔步迎接建党90周年。

  青春,运动,友谊,健康,更快,更高,更强。

  热烈欢迎社会各界领导莅临全区护士趣味体育运动会。

  热烈庆祝“5·12”国际护士节!

  热烈庆祝5.12国际护士节,弘扬南丁格尔精神,发扬南丁格优良传统,彰显白衣天使风采。

  热烈庆祝全区护士趣味体育运动会隆重举行。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护士条例》。

高士传十篇

高士传十篇

The End 微信扫一扫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足球直播_足球免费在线高清直播_足球视频在线观看无插件-24直播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本文作者:admin本文链接:https://bihul.com/post/H859NM.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

发表评论

访客 访客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